图片来源于网络
相传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,赵国都城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轻盈、优美,手脚摆动和谐别致,非 常好看;尤其是赵国盛出美女,个个面如桃花,身如杨柳,亭亭玉立,走直路来,更是千姿百态,美妙无比。因此,邯郸人走路姿美,远播列国他邦 。
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,不知道姓啥叫啥,就叫他寿陵少年吧!,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,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,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,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,低人一等——衣服是人家的好,饭菜是人家的香,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。他见什么学什么,学一样丢一样,虽然花样翻新,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,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,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。 亲戚、邻居们,说他是狗熊掰棒子,他也根本听不进去。日久天长,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,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,太丑了。
有一天,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,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。他一听,对上了心病,急忙走上前去,想打听个明白。不料想,那几个人看见他,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。
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?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。这成了他的心病。终于有一天,他瞒着家人,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一到邯郸,他感到处处新鲜,简直令人眼花缭乱。看到小孩走路,他觉得活泼、优美,他学;看见老人走路,他觉得稳重,他学;看到妇女走路,摇摆多姿,他学。
就这样,他成天呆在邯郸繁华的大街上看人家走路,邯郸人走路虽说好看,却也各有各的姿态,并非一种模样,学起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。于是这个寿陵少年一会儿观察这个人的走路姿势,跟在后面学走几步;一会儿又琢磨那个人的走路特点,跟在后边学走几步;走来走去,总是学不好。他想:“也许是受寿陵十多年走法的影响所致吧?”索性丢掉原来的走法,一切从头学起,可越走越差劲,越学越别扭,弄得手足无措。结果,这个寿陵少年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的步法,反而把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全忘记了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一晃数月过去了。寿陵少年带的盘费钱用完了,没办法,他决定返回燕国。可这时他已经忘记怎样走路了,只好狼狈不堪地爬了回去。
邯郸有学步桥古迹尚存,位于邯郸市北关街,跨沁河而建。桥北侧有碑文曰:“学步桥横跨沁河,乃古城南北交通要冲,史称三辅锁钥,以庄子秋水篇寿陵余子故名。原系木架结构,明万历四十五年改为石桥,与栏板间十八对望柱,均有精美雕刻。”建桥迄今,若从春秋战国算起约二千四百余年,若从明万历朝算起,也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了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历代文人墨客,在其作品中,多有引用此典故的。唐代讧斗酒诗百篇”的酒仙大诗人李白,在其《古风五十九首》中,曾用这个典故写出了:“丑女来效颦,还家惊四邻;寿陵失本步,笑煞邯郸人”的名句。桥北新修的高大石雕牌坊上的楹联也写道:“庄周秋水非闲话,李白高歌有古风”。
如今学步桥邯郸成语典故广场修葺一新,绿草如菌,杨柳依依,桥下沁河水汩汩流淌,清风徐徐,游人如织。
编 辑:杨 洋
1: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邯郸故事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邯郸故事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,摘编或利用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,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邯郸故事网。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: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xxx,非《邯郸故事网》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网站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它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: 如因作品内容,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删除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