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若兰被浸猪笼那一天,河边树上飞来一大群乌鸦,那些乌鸦不断哀嚎惨叫,听得人心里发毛,王若兰死后没多久,天空飘起鹅毛般的红色大雪,大雪纷纷扬扬,将村子里的一切覆盖,好像一切都变成了红色。
村民们看到那场诡异的红色大雪,纷纷议论王若兰死得冤枉,还有与王若兰相熟的少妇表示,王若兰贤惠老实,根本不可能与人私通。王若兰的婆婆韩氏却一口咬定,王若兰确实背着他儿子在背后偷人,他虽然没看清那人是谁,却从儿媳房中捡到一双男人的鞋子,那双鞋子比它儿子的脚大,就是王若兰偷人的证据!
韩氏在外人面前一口咬定儿媳不贞, 可她回家以后,看着窗外的红色大雪,心中却愈发不安,因为她清楚地知道,那双鞋子是她的情人留下的……
故事发生在晋朝时期,云泽山下有个小山村,那小山村三面环山,村前还有一条河,道路不通,消息闭塞,因此村里很少有人出去。村里人大多以捕鱼打猎为生,王若兰的丈夫谢晓逢便是一个渔夫。
那一天秋天,王若兰得知母亲重病,立刻回娘家看望母亲,谢晓逢划船将王若兰送回娘家,约定半个月以后再来接她。 王若兰是外村人,回家一趟不容易,因母亲病得严重,半个月后,谢晓逢来接她的时候,她并没有跟谢晓逢回家,又在娘家多留了一个月,照顾母亲病愈后,才跟着丈夫回去。
谢晓逢和王若兰吃了晚饭才离开,两人回家时已是深夜,王若兰回到家又累又困,本想立刻回房休息,却听到猪圈里传来猪的叫声。
王若兰嫁给谢晓逢以后,便在家中养了一头母猪,她打算等到母猪长大以后,多下几只猪崽,到时候可以依靠养猪换钱,谢晓逢也不用那么辛苦。
王若兰不在家的这些日子,家里的母猪就交给了婆婆韩氏照看,王若兰知道婆婆一向懒惰,担心她没好好照看那头母猪,便走到猪圈查看,结果她走到猪圈时,却发现那头母猪饿得骨瘦如柴,而在猪盆里则倒着一些下酒菜,还有酒的味道传来。
王若兰看到这一幕就知道婆婆没好好喂猪,她心中十分生气,却又有些不解,她和谢晓逢都没在家吃晚饭,婆婆一个人为何准备那么多饭菜?而且婆婆一向节俭,吃剩的饭菜从不舍得倒掉,怎么今天将那么多好菜倒在猪盆里喂猪?饭菜里又怎么会有酒的味道?
王若兰越想越觉得婆婆趁着她和丈夫不在家,独自吃好东西,她心中十分生气,便来到婆婆房间理论。王若兰心中有气,没顾得上敲门,直接推开门来到了韩氏的房间,没想到她刚走进屋,就看到一个黑影一闪而过,直接藏在了衣柜里,王若兰吓了一跳,却见婆婆镇定自若地点燃油灯,怒声斥责她:“这么晚了,你闯进我房间干什么?”
油灯点亮以后,王若兰看到婆婆床边放着一双男人穿的黑色鞋子,她将那双鞋子拿起来,发现上面还有余温。公爹死了十年,婆婆一直守寡未嫁人,王若兰看到那双鞋子,才意识到她发现了婆婆的丑事。
王若兰以为婆婆有了意中人,她不动声色地看了衣柜一眼,便意有所指地对婆婆说:“若是您有了意中人,不用藏着掖着,我和相公一定会成全您。”
王若兰说这话的意思本是好心,若是能将婆婆嫁出去,这样既成全了婆婆,她也不用每天伺候这个懒婆婆,倒少了一桩麻烦事,没想到韩氏听到王若兰这样说,却以为她在威胁自己,她刻意压低声音,咬牙切齿地对王若兰说道:“若你敢将这件事说出去,我一定不会放过去。”
王若兰看到婆婆脸色难看,便转身离开了,她本想等到第二日再与婆婆说这件事,没想到次日一早,谢晓逢去河边捕鱼后,韩氏便带着村长来到谢家,口口声声说她亲眼看到王若兰与人私通。
婆婆亲自指认,又有鞋子做证据,不管王若兰如何辩解,都没有人愿意相信她,即便有谢晓逢求情,村民们还是一致决定将王若兰浸猪笼。没想到王若兰浸猪笼以后,会下起红色大雪,当时正值六月,人人都说王若兰死得冤枉。
王若兰死后,那红色大雪下了三天三夜才停,雪停的第一日,韩氏立刻找到她的情人,说出了心中的不安:“王若兰死后天降红雪,难道她死后阴魂不散,会报复我们吗?”
韩氏的情人虽然心中害怕,但是他仍旧镇定安抚王若兰:“别怕,有我在,绝不会让她兴风作浪!”
韩氏的情人正是一村之长,他和韩氏早就暧昧不清,韩氏的丈夫就是发现了两人的私情,被韩氏活活气死了。那晚韩氏迟迟不见儿子回来,还以为两人不回来了,便将村长约到家中私会,没想到儿子儿媳半夜回来,王若兰还撞见了韩氏的丑事,韩氏和村长担心王若兰将这件事说出去,才诬陷王若兰与人私通,将王若兰浸猪笼灭口。
韩氏和村长担心王若兰会报复他们,打算去请一个道士来村里做一场法事,没想到他还来不及行动,王若兰死后的第二天夜里,村长和韩氏被发现死在河边,他们衣服虽然是干的,但是他们的样子,看起来就跟被浸猪笼的王若兰一模一样。
村长和韩氏的尸体被发现时,人们看到了村长脚上的鞋子,与韩氏诬陷王若兰与人私通的那双鞋子一模一样,人们这才知道,王若兰是冤枉的,真正不干不净的是村长和韩氏。(作者:梧桐树边乔)